中文名:
其主要技術指標為:
二乙二醇 ≥ 99.60%(質量分數(shù))
乙二醇 ≤ 0.10%(質量分數(shù))
三乙二醇 ≤ 0.10%(質量分數(shù))
英文名 Diglycol 2,2<|>-Oxybisethanol;Bis(2-Hydroxyethyl)ether;Ethylene diglycol;2,2<|>-Dihydroxydiethyl ether;Diglycol;2,2<|>-Oxydiethanol;Diethylene glycol
水分 ≤ 0.05%(質量分數(shù))
分子式C4H10O3分子量106.12
相對密度(d 204 ) ≥ 1.118
鐵含量 ≤ 0.2mg/kg
色度(鉑-鈷) ≤ 10號
酸度(以乙酸計) ≤ 100mg/kg
沸程(在0 ℃,0.10133MPa)
初餾點 ≥ 242.0 ℃
終餾點 ≤ 250.0 ℃
密度(20 ℃ : 1.1155~1.1176g/cm3
粘度:22.3
主要用作溶劑,如硝酸纖維、橡膠、樹脂、油脂、油漆、家藥等的溶劑,還可作樹脂的增塑劑、煙草防干劑、纖維潤滑劑和天然氣的干燥劑等。無色或淡黃色油狀液體。凝固點-6.5℃,相對密度1.1164(20/4℃),折光率1.4475。能與乙醇、乙醚、丙酮和乙二醇混溶,不溶于苯和四氯化碳,溶于水。味辛辣并微甜,有吸濕性。
化學品中文名稱:二乙二醇 化學品俗名:二甘醇
化學品英文名稱: diglycol glycol。簡稱:DEG
技術說明書編碼: 1671 CAS No.
中文名:
其主要技術指標為:
二乙二醇 ≥ 99.60%(質量分數(shù))
乙二醇 ≤ 0.10%(質量分數(shù))
三乙二醇 ≤ 0.10%(質量分數(shù))
英文名 Diglycol 2,2<|>-Oxybisethanol;Bis(2-Hydroxyethyl)ether;Ethylene diglycol;2,2<|>-Dihydroxydiethyl ether;Diglycol;2,2<|>-Oxydiethanol;Diethylene glycol
水分 ≤ 0.05%(質量分數(shù))
分子式C4H10O3分子量106.12
相對密度(d 204 ) ≥ 1.118
鐵含量 ≤ 0.2mg/kg
色度(鉑-鈷) ≤ 10號
酸度(以乙酸計) ≤ 100mg/kg
沸程(在0 ℃,0.10133MPa)
初餾點 ≥ 242.0 ℃
終餾點 ≤ 250.0 ℃
密度(20 ℃ : 1.1155~1.1176g/cm3
粘度:22.3
未見本品引起職業(yè)中毒的報道。口服引起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及肝、腎損害,可致死。尸檢發(fā)現(xiàn)主要損害腎臟、肝臟。
皮膚接觸: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。
眼睛接觸:提起眼瞼,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。就醫(yī)。
吸入:脫離現(xiàn)場至空氣新鮮處。如呼吸困難,給輸氧。就醫(yī)。
食入:飲足量溫水,催吐。洗胃,導泄。就醫(yī)。
危險特性:遇明火、高熱可燃。
有害燃燒產物:一氧化碳。
應急處理: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(qū)人員至安全區(qū),并進行隔離,嚴格限制出入。切斷火源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(全面罩),穿防毒服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。防止流入下水道、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。小量泄漏:用砂土、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。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,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(tǒng)。大量泄漏: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。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,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
操作注意事項:密閉操作,注意通風。操作人員必須經(jīng)過專門培訓,嚴格遵守操作規(guī)程。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,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,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,戴防化學品手套。遠離火種、熱源,工作場所嚴禁吸煙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(tǒng)和設備。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。避免與氧化劑、酸類接觸。搬運時輕裝輕卸,防止包裝破損。配備相應品種和數(shù)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。
儲存于陰涼、通風的庫房。遠離火種、熱源。應與氧化劑、酸類分開存放,切忌混儲。配備相應品種和數(shù)量的消防器材。儲區(qū)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。
中國MAC(mg/m3):未制定標準
前蘇聯(lián)MAC(mg/m3): 10
工程控制:密閉操作,注意通風。
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空氣中濃度超標時,建議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。
眼睛防護:空氣中濃度較高時,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。
身體防護: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。
手防護:戴防化學品手套。
其他防護:工作現(xiàn)場嚴禁吸煙。避免長期反復接觸。定期體檢。保持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
未見本品引起職業(yè)中毒的報道。口服引起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及肝、腎損害,可致死。尸檢發(fā)現(xiàn)主要損害腎臟、肝臟。
皮膚接觸: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。
眼睛接觸:提起眼瞼,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。就醫(yī)。
吸入:脫離現(xiàn)場至空氣新鮮處。如呼吸困難,給輸氧。就醫(yī)。
食入:飲足量溫水,催吐。洗胃,導泄。就醫(yī)。
危險特性:遇明火、高熱可燃。
有害燃燒產物:一氧化碳。
應急處理: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(qū)人員至安全區(qū),并進行隔離,嚴格限制出入。切斷火源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(全面罩),穿防毒服。盡可能切斷泄漏源。防止流入下水道、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。小量泄漏:用砂土、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。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,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(tǒng)。大量泄漏: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。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,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。
操作注意事項:密閉操作,注意通風。操作人員必須經(jīng)過專門培訓,嚴格遵守操作規(guī)程。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,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,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,戴防化學品手套。遠離火種、熱源,工作場所嚴禁吸煙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(tǒng)和設備。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。避免與氧化劑、酸類接觸。搬運時輕裝輕卸,防止包裝破損。配備相應品種和數(shù)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。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。
儲存于陰涼、通風的庫房。遠離火種、熱源。應與氧化劑、酸類分開存放,切忌混儲。配備相應品種和數(shù)量的消防器材。儲區(qū)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。
中國MAC(mg/m3):未制定標準
前蘇聯(lián)MAC(mg/m3): 10
工程控制:密閉操作,注意通風。
呼吸系統(tǒng)防護:空氣中濃度超標時,建議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。
眼睛防護:空氣中濃度較高時,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。
身體防護: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。
手防護:戴防化學品手套。
其他防護:工作現(xiàn)場嚴禁吸煙。避免長期反復接觸。定期體檢。保持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。